发布时间:2023-09-12 14:29:10 浏览:
既然是学了纺织工程,那必须要正视这样一个问题,哪怕你学的是东华的纺织工程也不过是211大学生,更何况多数上了个二本的本科,或者一本的分二本的命。那既然不是985、211,除了少数异类,多数学生都是在一个普通学校读出来了普通本科毕业生。不论你是东华、还是江南、是天工还是青大,是西北纺还是武汉纺大 ,均是如此。我们多数人的工作就业和未来还远谈不上去谈行业前景的地步。纺织行业前景再怎么差这也是一个万亿级的巨型市场,这当中靠着一块布发家致富的人不计其数,靠纺织产业崛起的品牌成千上万。这么一个行业,你说没前途,其实是有问题的。其实,并不是这个行业没前途,而是以你目前对产业的了解,你对市场动态的把握,对产业链的洞察能力还远远达不到去谈前景的程度。相信我,虽然这个产业进入的门槛很低,但天花板很高,多数人毕生未必能够触及。下面都是干纺织的,你问问他们纺织有前途么。 也许你觉得这些人都是曾经的纺织大发展的时代的宠儿,那再说一个最近的广东首富Shein的老板,主要是这位哥哥才39岁,你说这个行业没前途,真的可能是因为你连门都没入,包括已经学了本科甚至研究生的毕业生,纺织行业是啥都没搞清楚,就来一句这个行业没前途,太坑。 纺织行业是一个门槛很低,天花板很高的行业。假如你是牛人,像张国荣,哪怕学的是纺织工程同样也可以成为巨星,假如你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本科生,你的追求不过是结婚生子安居乐业,那纺织工程肯定不是最差的选择。 张国伟在他的抖音号里曾经有一个实验,两大盆的乒乓球倒下来结果在下面的杯子里一个也没接到。加入你个人的才华只有这个杯口这么大,再多的机会也是跟你无关的。 我们经常会听到说如果风口来了,猪也会飞上天。似乎除了热点专业、牛气专业之外,其他专业都是垃圾。张雪峰现在推荐你上计算机,汉语言,问题是十年前他也会推土木,时代在演进,风口在变化。问题是风口最终都会过去。10年前火的专业像、像工商管理、像新闻现在被视作巨坑。现在你说的专业,你敢保证将来一定火吗? 纺织可以,可以保证一直冷。不过,纺织专业冷,不等于说这个行业没有风口。事实上你视为垃圾的产业是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最好的应用场景,也许行业热点会迁移,但产业不会消失。纺织服装产业也许是衣食住行当中最弱的东海,但同样是路飞怀念的故乡,是一堆海贼崛起的起点。 既然是一片海,这其中有涌动的潮流,也会飞起的浪花,其中每一次的浪花飞起都是一场造富运动。不要忘记哪怕是东海也是有海王类。只要你能力足够,同样能够钓到大雨。 现在做纺织的一直跟你说行情不好,钱难赚,人工贵,电贵,产业链转到越南去了,但他不会告诉你,05年的时候因为外贸报价写错了一个小数点多赚了30万,他不会告诉你,10年卖棉纱,客户的货款了付了,合同也签了,货都在路上了,客人主动打电线一吨一定要把货给他。那一年有的销售一年在在广州挣了一套房。他不会告诉你他做了直播的供应链,一晚上卖了200万件衣服。你说纺织服装这个行业不挣钱,但靠着干纺织一年挣个20-30万乃至百万千万,买车买房的一抓一大把。纺织行业前景如何,这个不好说,但学纺织工程的最终能够在大城市安家乐业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纺织工程其实根本不是一个专业,他其实是一个专业的大杂烩。中国的高等院校教育脱胎于苏联,按照苏联的教育模式,纺织工程这个专业大类其实要培养的企业中层骨干的。所以分的会很细,机织、针织,棉纺、毛纺、印染等等,基本上都是要学以致用,毕业之后就要立马上手干活。基本培养目标基本上是奔着车间主任、厂长总工的目标去的。所以当时所学专业会分麻纺、毛纺、棉纺、针织、机织,分的很细。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都要学个四年。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高等院校由原来的以俄为师,转变成了以美为师。在美国的教育体系当中,本科实际上更多的是以培养兴趣,发现爱好,寻找人生方向为主,真正的技能培养是放在了研究生阶段,这种教育体系最终的目标是为学术研究选拔人才。 所以你会发现西方学校换专业基本不是问题,历史专业换法律,哲学换医学这都不是问题。西方博雅教育本身是精英教育,所谓的精英是不需要为生计去考虑的,只需要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就可以的,而且最终的方向是学术研究。 问题是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还没有演进到美国的阶段,还是以生产型企业主导而不是研发型企业主导,导致高校院校学生教育与产业需要现状严重脱节。而且目前高校的师资力量多数也不具备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条件。完全是丫鬟命操着小姐的心。学术方向与就业方向本身就是矛盾的。理念的矛盾,培养目标的冲突造成纺织工程这个学科在课程设置上本身就变得非常拧巴。表面看是宽口径,厚基础,实际上是大杂烩。想想看,原来针织、机织、棉纺、毛纺、麻纺、印染任何一个拿出来都是要学四年的课程,结果你要四年全部学完,四年也就四年吧其中大一、大二还完全不上专业课,大四下半年基本都在找工作,上半年很多人还在想着考研,就这个样子,结果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学点皮毛。所谓宽口径,厚基础,基本上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稀松。而且能够做到稀松已经是学的不错的,不少可以连入门都没有。这个时候你让企业按照2万一个月给你开工资,你觉得可能么。所以纺织工程毕业之后一个月拿的那点工资基本就是给学徒的工资。 这个时候,你说学生能不失望么,你说学生能不迷茫么。这种迷茫状态其实是需要给在校学生大量接触实践机会来破解的。然而很遗憾的是高校的老师往往都是从高校到高校,压根没有接触过真实产业现状,不清楚企业的现实痛点,难点,更不可能给学生在职业上以清晰的指点,而真正在产业链当中实践的人又进不了高校。(就一个博士学历就卡死了99%的) 那想想看你身边的人能给你的就业指导是什么样子的。考公、读研,读博当老师。其实就是告诉你海里水太深了,抓紧想办法上岸吧。无非如此。 但我们必须面临一个常识。对多数学生而言这条路并不可行,或者说学术路线永远是少数人的选择,甚至是有钱、有闲人的奢侈选择。大多数学生必然要面临着为了碎银几两,为了生活奔忙的状态,不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就业是绕不过去的坎。 问题是,经过如此系统培养的学生跟企业诉求严重脱节,纺织院校的学生就必然会面临用人企业对学生眼高手低的质疑。给你的起薪自然也就高不了。 为什么纺织工程专业的工资这么低?除了在体制内,比如当老师,当公务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当中,一个人所拿到的工资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由你的价值,一部分是你的估值。如果你在一个产业迅速发展的行业,往往会给你一超额的估值,甚至会远远超过你给企业创造的价值。比如说IT行业,比如说,早两年的直播行业主播。因为对于一个极速发展的行业而言,他认为未来你给他创造的价值,会远远超过目前给你的工资。这样企业乐意为未来提前给你预付工资。当然这样的行业往往会带有一个35岁诅咒。因为假如在35岁你还无法给企业创造额外的利润,裁员的大刀就有可能砍过来。 而对于纺织行业而言,恰恰相反,这是 个很吃经验的传统行业。企业很难有快速扩张。这样企业基本不会为你的未来给你高额估价。加上这个行业入门门槛很低,当你二十四岁入职的时候,很多的老师傅有可能已经在这个行业干了7-8年。这个时候,你一个纺织工程的新人,给多少才算合适呢? 但这个行业假如你在一个行业已经呆了7-8年,你已经度过了经验的低谷期,这时你要学历有学历,有经验有经验,要人脉有人脉,大概率已经成为行业中层,这时如果你的老板还不给体面,这个行业会给你体面。 所以你会发现与传统行业的35岁焦虑不同,纺织行业35岁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问题是,选择换赛道的同学是看不到这一天的,所以肯定认为这个行业不咋地。 当然因为行业属性的原因,纺织行业相较其它行业而言平均工资确实是低的。而且烦,苦。但正式因为这样,你不用担心官二代跟你抢机会,你不用担心富二代跟你拼爸爸。假如回到小城市,985都不是对手,你觉得你卷过周公子么?但纺织行业让你一个农村的穷孩子有可能在大城市安家立业,肯定辛苦,不易,但概率很大。你乐意试一下么。 上岸其实是很好的选择,如果不想承受生活的毒打,能上岸,上岸,曾经在事业单位待了2年,而且是省级单位,真的很安逸,如果你能够接受现在就可以看到我20年后自己是什么样子的生活,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下海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对于未来选择,有三个方向可供参考。我姑且称为资本导向,技术导向,艺术导向。 中国经济经过近40年高速发展,纺织产业链在原料端正在迅速资本化,寡头化。涤纶版块不过恒力、盛虹、恒逸、逸盛等几Kaiyun App下载 全站家,粘胶这块有影响力的不过赛得利、三友、博拉、中泰6-7家玩家。锦纶、腈纶都有这种趋势。而棉花呢,则是国家队直接入场。 我们看到的原材料价格不仅仅要看供需,更要看资本层面的动向。像2010-2011 2021-2022年度的棉花,几乎被资本深度套牢。更不用说目前的涡流纺产业链,纱厂几乎被供应链深度绑架。 像厦门三杰 国贸、建发、象屿,传统的中大、中恒、东源、兴联,深厚背景的前海,玩互联网的百布、智布互联,其利用资本的雄厚优势在原料端控盘已经对国内市场有着深切的影响。 对于懂市场,有客户的人员而言,供应链方面会给个人带来不少的机会,做起来的人员工资工不低。职业的起点,可以考虑卓创,隆众,ccf这种资讯公司,多了解产业链格局,如果可以考一个CFA CPA之类证书,以此为起点,进可入券商,做咨询,退可进供应链做操盘,至于工资,某布据说20万年薪招应届生,豪。 就面料端而言,中国国内面料至少还有10年的机遇期。理由如下,中国有着完善的供应链,庞大的应用场,在这个市场面料的迭代速度极快。在这个市场卷出来的面料,到海外几乎是降维打击。曾经有客户从美国市场拿回来一块面料,说今年美国很火,问国内能不能做,结果柯桥客人说,这个面料2年前国内就火过了。可以说目前全球最好的面料都在国内。可以说全球最优秀的面料会在中国产生,中国是面料领域全球最强创新者。优秀的面料+优秀的营销模式会给不少客户带来机会。这对于具备学历又懂面料的人而言,工资不会低。品牌的采购总监、开发总监工资必然是可观的。柯桥前辈,毕业以后在福恩做研发,以后去福田,申州,目前在柯桥一个大厂当总工,在培训学校当老师,还是一堆面料商的顾问。据说当年从申州出来的时候,申州老板还给了一套房。真正懂技术的人在哪里都会被尊重 当然另一方面,中美对抗带来的棉类供应链整体转出中国已经不可逆,这个过程国内大厂在海外的布局是必然。构,去中国化与去美元化这两个趋势同时在进行。这两年欧美品牌要求其相应产业链转移 出中国的趋势非常明显,尤其是2021年是纯棉订单在国内最后的回Kaiyun App下载 全站光反照。上半年去张家港,当地的龙头在越南建纱厂,一年亏损一个亿,但没办法,如果不在海外布局美国客人会直接将订单转移给其他人,因为你没有订单的话语权,那你必然要接受你的客人的条件。因为你没有话语权你就不得不接受各种各样的认证,没完没了的验厂。BCI、再生涤、可持续、甚至无割尾的羊毛。因为你没有最终订单的话语权,甚至还不如动物权。但怎么办,标准不是你定的,那么你只能被动的被薅羊毛。而中国的技术优势决定了,产业迁移过程当中需要大量懂外语的技术人员派遣海外。如果想去鲁泰,申州,天虹,国泰这种大厂,联系本科考虑学下越南语 如果对于美有更好的理解,联可以考虑下,偏艺术类的知识储备。这块不熟,但个人认为潜力巨大。具体见另一个回答。 在服装与品牌商,像Shein的崛起利用的是中大周边完善的面料体系,在海外打出超过Zara的销售额,这种机会其实还会很大,你会看到在余杭、义乌、桐乡等产业机地,打出爆品的机会多很多。 抖音、小红书等真播平台的快速发展也会一定要来赢利的机会。基于完善产业链基础上必然会有不少小众品牌发展起来,中国必然会跑出一批品牌新锐。那有没有想过加入其中呢。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魅力。亚当斯密曾说:将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并发出惊人的力量。300年前在英国爆发的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崛起成为日不落帝国。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块革命又在中国的大地上重演,而这场革命同样在中国的土地上引发了一场创富神话。 除了工作,我希望你能够找到学习这个专业的价值感和意义。纺织产业近40年在国内的发展是英国工业革命在国内的重演,这其中藏着大国崛起的密码。 同样这其中也藏着个人命运转变的密码。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讲,将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有机结合在一起,将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在海中遨游之时,你是哪种力量的代表呢。 很喜欢许三多,他说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情,他把每一次机会就像救命稻草一样握住,结果最后突然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了。 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容易,但是很多纺织人才受不了工厂的环境,毕业几个月后,就去其他行业了。 这几天刚看到的新闻,以安踏,李宁为代表的本土服装企业,研发能力不断创新,正在缩小和耐克,阿迪达斯等外资企业的研发差距。中国的航天事业不断发展,航天面料的研发能力也在创新。想往面料研发的人才,需要就读纺织工程等相关专业。 除了研发岗位外,生产管理类,技术管理类,质量管理类,贸易类岗位都是纺织工程学生喜欢的岗位。 由于太多人鼓吹纺织行业的不景气,造成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报读纺织相关专业。纺织龙头企业又需要大批的优秀人才,导致了纺织工程的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如果只是找一份上万薪资的工作,纺织行业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至于以后能拿到多少薪资,就要看个人的能力了。 本人某211高校纺织工程专业毕业,本校的纺织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全班目前在纺织行业工作的不超过10人 纺织工程专业就业怎么样,具体要看地方需求,如果在江浙,广州等地区应该还是好找工作的,不知道你问哪方面,找工作是一方面,工资待遇环境也是另外几个方面。我是17年纺织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的,做了三份工作都是在纺织行业,第一份文职工作,工资三千来块钱,第二份一家综合性面料厂做面料开发,由于没有经验要学习,工资也不高,经常干跑腿的活,第三份现在做面料业务跟单,工资五千多,有点想辞职,因为在深圳这个地方这点工资快撑不下去,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这一行发展没有学好专业知识会有点艰难,经常碰到专业方面的知识需要解答,就要去问别人,有师傅愿意教你是好事,很多还是不希望在忙的时候被你提问来打断她的思路,你又不得不麻烦别人,所以如果想在这行发展,专业知识过硬的我还是觉得有出路的,不然,如果有其他的机会也要尝试一下,要换行业就要趁早换。